地质宫的灯火永不熄灭
今年是我国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逝世的第五个年头人走了,精神永存,地质宫的灯永远不灭
自3月以来,吉林省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在抗击科研的第一线,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黄大年精神仍然是激励人们胸怀大志,无私奉献,冲锋在前的力量源泉...
传授和继承
组织研究生小组会议,指导毕业生论文,大三学生在线上专业课,大二学生指导创新竞赛,作为班主任关注大一学生的日常动态和心理状态...这是黄大年生前的助手,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技学院教授于平的教学日程表。
每周一或周五,白天上课,晚上分组讨论,周二班会,周四给研究生上课,周六研究生答疑改论文项目学生周总结和教师月总结不断推进这是黄大年回国后的大弟子,地勘院教授马国庆的日程表
疫情期间,黄大年生前工作过的吉林大学地质宫的灯光依旧。
于平项目组正在申请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白天忙着教学,深夜趴在桌子上写项目书,直到两三点她说,和黄小姐共事这么久,大家早就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
马国庆说,黄先生留下的科研项目一直在不断推进曾经黄先生带领的团队,现在已经细分到很多方向大家分兵,各司其职,协同攻关最擅长基础理论分析的马国庆也组建了一个团队,为其他研究团队提供理论支持
在过去的五年里,黄大年领导的重大项目成果频出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项目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验收,团队进一步延伸探索航空重力梯度仪数据的再现理论
执行
据地勘院党委副书记杨力介绍,黄大年精神不仅体现在科研和教学中,而且在疫情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实践和延续。
刚入职不到一年的辅导员王宏宇承担起了为隔离点学生服务的任务每天吃早饭被闹钟吵醒,解决完最后一个同学的需求,深夜才睡如何保证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是她每天思考的问题
我的高考作文是黄大年老师写的!黄嘉慧为被黄大年曾经住过的大学录取而感到非常自豪入学后,黄大年精神在她心中扎根,她在这场疫情中采取了实际行动
发扬
如何定义黄大年团队有的说是黄老师留下的队伍,有的说是地勘院全体师生,有的说都是黄大年式教师队伍疫情期间,无论是哪个群体,都在努力发光发亮,照亮他人
清明节前夕,地勘院15个党支部举行网上主题党日活动,回顾黄大年一生师生们真挚的发言令人动容有老师说:学生在哪里,阵地在哪里这就是黄老师想要的有同学说:精神要体现在行动上在黄老师事迹的感染下,疫情来了,我们也要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因疫情停课期间,每晚7点的地质宫论坛成为师生们最热烈的云交流时间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刘彩教授是第一位演讲者,迄今已举办了40多场讲座在交流中,许多老师讲述黄大年的故事,分享他们对黄大年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做大,精忠报国的人生目标
有人说黄大年的精神已经变成了星星一颗星星不足以驱散黑暗,但无数颗星星一定可以照亮夜空
《中国教育报》,第三版,2022年5月6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