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河北献县:学生在“读家乡”中“爱家乡”



今年以来,像这样“接地气”的研学活动,献县教育体育局已组织全县各乡校开展50余场,1500余名学生在田间地头、红色基地、工厂车间里品读“家乡”这本大书。

燕京啤酒厂的灌装车间里,学生仰望着飞舞的机械臂入了神,看着每小时灌装4万瓶的智能化生产线,“每小时4万瓶,就是一秒钟灌好11瓶,这效率!”数学课代表赵炎边记录边嘀咕。品尝麦芽环节成了小型辩论会——“啤酒花这么苦,工人们怎么受得了?”有学生皱着脸吐舌头。“就像中药,苦尽才能甘来!”讲解员趁机讲述献县产业工人三十年奋斗史,不少学生摸着车间荣誉墙上的劳模照片说:“原来‘工匠精神’就是把手头的事做到极致。”

在当地的鸭业集团,当讲解员说到“企业每年消耗的玉米能装满3个足球场”时,五年级张浩同学赶紧掏出本子计算:“我家种了5亩玉米,够养2000只鸭子。”最让学生震撼的是智能化养殖场——自动喂食机定时投喂,无人机巡查鸭群健康。“这哪是养鸭子,分明是高科技实验室!我以后也要当个农业科学家。”六年级的李明感叹到。

“老师,原来我们每天丢的垃圾能变成电!”在献县垃圾发电厂,小屯中学的学生围着讲解员追问不停。陌南镇孝举中心校的学生钻进西红柿大棚,跟着农户学习吊秧技巧。而在民族乐器厂,陌南镇山秋小学的学生们目睹一块木头如何变身二胡,琴弦一响,非遗的种子悄然扎根。

这些沾着泥土、带着“芳香”的课堂,正在改变着学生:单桥小学“非遗小传人”团队,自发整理出《家乡老手艺》手绘本;第二中学初一学生何牧辰拿到了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决赛“入场券”;“我眼中的新献县”活动中,学生创作短视频、手抄报等,争当家乡“代言人”。更多家长反馈,自家孩子现在会主动关注家乡发展变化的新闻了。

献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韩金彪说:“当孩子们指着自动化生产线说‘这就是我的理想’、摸着族谱说‘这是我的根’、看着家乡广阔大地说‘这是我长大后要建设的地方’,我们真正目的就达到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德生科技002908.SZ新增一起对外投资,被投资公司为广州德生健康医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功夫侨乡“武”动乡村新气象|粤来粤好百千万
2.52亿千瓦!南方电网电力负荷今年首创新高
AI从辅助工具跃升为新型“生产力系统”